從茶樹的生長照顧開始、環境氣候的影響、努力精進的製茶工藝、保存方式與時間的改變、到泡茶技巧的細心適調、喝茶人喜好風味及身心狀態、對茶的了解、周遭氣氛等,就全堆在最後喝到手中的這杯茶的感受。
懂茶的人挑茶葉品質、重美感的人講究看得見的細節、享受下午茶的人要氛圍高雅…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太多因素,大大小小,真要挑剔是個無底洞。完美,這件事,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滿足。
茶館充實知識、經歷實驗,著重在茶的品質上,要的是多點客觀分析的要求完美。
體質上的乾淨,是生態保育理念,也是賣茶要保障喝茶人健康的修行。這是基本要求,無關完美。
風味上的乾淨,質感的實或虛、細或粗,茶樹的健康,採製工藝的精準細緻,有沒有化學調味,就表現在這裏。若是不同茶樹或不同區域、時間的茶葉混堆,厲害的調茶工藝會不讓味道重疊或間隔空白的保持連續性及一致性品質。這是專業要求的吹毛求疵。
在香氣及口感上的滋味,已經是個人的主觀喜好了。現在想喝點清香鮮爽的,可能因為什麼原因,會改變為想來點甘醇有厚度的。在選茶館的茶,有個性,是一種完美的要求之一。因為實務考量,只能接受部份不完美的,慎選幾種”自認為” 的「最接近完美」。
然而,什麼茶我都喝,也不用怕給我喝什麼茶、泡得好或不好、泡了多少泡的茶,我愛記憶各種茶各種時間各種條件狀況等的味道,或只是對茶的思念滿足。
喝茶時,我喜歡拿掉完美的條件,才能很放鬆隨興的享受:保持珍惜每一款茶的得來不易,所以常常有太完美的感動。此時,重點真的不在於茶是不是這麼百分百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