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03/01 起在微風廣場(本館, 市民大道旁) 的B3陳列推廣. 下午1點至9點派有專人服務解說. ”專人”的泡茶功力越來越穩定, 有空可以約著親朋好友去繞繞.
買二罐茶抺醬系列, 會有茶包贈禮. 吃的喝的齊全了, 早餐下午茶, 享受茶風情.
茶館03/01 起在微風廣場(本館, 市民大道旁) 的B3陳列推廣. 下午1點至9點派有專人服務解說. ”專人”的泡茶功力越來越穩定, 有空可以約著親朋好友去繞繞.
買二罐茶抺醬系列, 會有茶包贈禮. 吃的喝的齊全了, 早餐下午茶, 享受茶風情.
了解一個人, 就要具備讀心的能力. 用”心”去看, 是唯一的技巧. 時間的溝通, 眼神的透露, 動作的細微, 行為的變化, 情感交會的直覺感應.
品茶是如此, 談著鄉土風情, 說著莊園精神, 茶的生產因素及目的, 相等於茶的個性介紹. 解析味道的結構, 感官的動作, 這是茶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 喝一口茶, 開始交談. 以自己的心聯結, 才能建立與茶之間的感受關係, 才有屬於自己的味覺體驗與記憶.
茶, 快喝快吞, 如同無法欣賞景致的在高速公路上開車, 再分心的話, 那真的是在趕夜路. 讓茶在口中停下來, 聽茶怎麼說; 讓自己的感官作接觸, 有時間回應.
泡茶是如此, 了解茶葉的本質元素, 和水, 和溫渡的交互作用能產生的變化. 有多清楚茶的出身背景, 有多關心茶的身心狀況, 掌握多少影響變因, 協調茶的個性特質, 能彈性運用發揮, 就能與茶有多契合, 沖出相應的會心喜悅.
簡單只記標準數據及程序動作, 不顧原理, 不想變通, 請記得提醒自己, 那是”機器”行為. 有時候, 可以為自己, 為茶, 多一點點付出, 能更增進情感交流, 彼此了解.
茶, 和人一樣, 有本性(茶樹品種, 地理環境...), 也有後天培養的個性, (天氣, 栽育, 製茶工藝, 保存…), 還會有受周遭影響的一時情緒 (當下的人, 水, 器皿, 環境氛圍, 氣候,…).
真的可以與茶對話嗎? 靜心, 就可以開始懂茶的語言. 茶愛分享, 也聆聽, 反應也直接, 就看自己願不願意與茶交心. 能說的是, 若是知心, 我對茶的認識, 那絕對是真摯的愉悅和感動.
香檳, 為人熟悉的印象是細緻優雅的美感, 所以會被引用形容. 茶, 相似性高, 被冠上這樣的形容詞, 也是不難想像的事.
熟知的白毫烏龍茶, 又稱東方美人, 細膩採摘及工藝, 是台灣唯一的”香檳烏龍”.
印度大吉嶺有著喜瑪拉雅的山高氣寒, 製成的紅茶, 為全球皆知”紅茶香檳”的實至名歸.
屬於熱帶的斯里蘭卡, 產出濃郁飽滿的錫蘭紅茶, 位居島上最高的茶區, 努瓦拉埃利亞 (Nuwara Eliya), 也精製出”錫蘭香檳”的美名.
以香檳形容的三大茶款, 不論國度, 鄉土, 風味等截然不同, 卻同享盛名. 喝喝茶, 細細品味差異的愉悅. 味覺之外, 各自引人入勝的背景故事, 更值得記憶回味.
淡色至深, 台灣東方美人茶, 印度大吉嶺紅茶, 斯里蘭卡努瓦拉埃利亞紅茶.
每每訪茶和市調時, 總有感觸.
偶爾喝茶沒啥關係, 如果常喝, 甚至以茶代水成為日常飲品, 最好是注意茶的品質, 別讓影響健康的成份, 長期侵蝕生理機能, 或日積月累的堆在身體內排不出去形成破壞力.
買茶喝茶時, 還是考量一下這點. 況且, 小作為可以大改變, 為自然環境出點力.
人少喝點化學, 茶樹也會少喝, 土地也會少喝, 所有的生態系統都會少喝, 地球會少喝. 大家都健康!
市場事實的呈現, 讓基本觀念有如奢侈的夢想. 繼續宣導, 還有希望吧???
茶館於02/15 至02/28 在新光三越南西店B2 (捷運中山站)辦活動推廣.
有好康的茶款組合在進行特惠, 送春禮, 紅茶補貨, 可以在那裏好好的挑選一下.
茶館的好友們有空去支持鼓勵一下哦.
無意間把蘭花拍成彩蝶,茶館名稱的"蝶"取自"茶"的閩南語發音,商標便以採茶一芯二葉的樣子畫成蝶。
茶館在西洋情人節開春營業,喝茶,一直很浪漫!
提早告訴大家, 小茶館過年期間從除夕(2/9)到初四(2/13)休息五天. 過年想帶些台灣沒有的, 不一樣風味的, 和親朋好友驚豔分享的,
茶館推薦,
2400公尺高山的印度大吉嶺.塔桑莊園.喜瑪拉雅傳奇, 大家一定沒見過的花香蜜甜黃綠色的春摘紅茶, 用細緻優雅的回韻解解過年口味的濃膩.
1800公尺印度大吉嶺.爾利亞莊園.頂級紅寶石, 體驗世界頂級莊園製作的夏摘頂級紅茶的核桃甜果韻, 在家也可以為眾人的閒聊下午茶帶出品味, 也好配點心.
或許你有更適合的選擇, 給久久團聚一次的親人們嚐鮮, 絶對超乎想像的, 世界頂級莊園紅茶.
請把握時間, 這星期五前哦.
適應環境的習慣性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人的舉止長相. 日積月累的, 所見所聞, 所言所思, 所作所為, 自然為人吸收, 所謂內化作用, 形成氣質. 然後”相由心生”顯現在外表上.
相處久了, 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看起來就相似.
專業環境下, 業務員, 設計師的樣子都容易辨識.
講話負面多, 外表上不免散發著難以親近的壓力….
所以, 如果能多接觸正面樂觀美好的人事物, 即使有著極端特質的”症狀”, 個性會和緩些.
養成喝茶習慣, 慢慢的會懂得品茗. 想喝一杯好茶, 就會把雜亂的東西南北先擱一邊, 讓自己定下心來細細的品味. 久而久之, 變成一種自己小小休息的淨空時間.
約家人朋友一起喝茶, 這種分享的氛圍, 心境上不會太急燥, 粗魯的行為會收斂, 鄙俗的言語會潤飾. 搭配茶食, 人都會愉悅起來, 可是完美滿足.
而原本咖啡因的振奮精神, 在茶裏, 不刺激的讓身體緩慢吸收, 形成舒緩神經, 放鬆情緒的效果. 東方人喝茶能喝出內心平靜, 西方人則喝得享受輕鬆. 現代文化交流後, 其實, 二者兼具.
茶, 不僅如此, 與自然生態, 人文歷史, 藝術創作等都能緊密契合, 用的器皿, 周邊的裝飾, 環境的氣氛, 情感的溝通…可以是媒介, 是配角, 也是主角. 茶不過是日常飲品, 是自然簡單; 茶也如人間極品, 是權貴華麗; 或者塵埃不惹, 是清風脫俗….隨人隨興, 自行體會茶的寬心氣度.
無論如何, 喝茶一定會喝出”平和”的茶性, 引導內心的趨於寧靜. 茶館推動著品茗的美學, 美在思維的放鬆, 美在行為的慢活, 美在品味的真誠, 美在情感的分享.
與茶為伍, 內化而顯現的美, 混然天成, 看得到, 也感受得到!
好久沒再提出茶館的精神, “健康, 純飲, 美學”, 無論是否有相同的理念, 還是希望喝茶, “健康”一定為最優先考量. 畢竟, 茶的發現原以藥飲, 本為養身. 若為生活中常飲, 累積下來的影響, 最好還是考慮多重視一些.
選擇茶品時, 如果沒有有機認證+HACCP檢核系統, 基本的的作法最好是確認要喝的茶有經過無農藥殘留的檢驗. 情義的相信茶園管理上採用的是自然農法也行, 只是有些狀況不一定人為故意, 茶葉從生產, 製造, 包裝, 保存, 不算短的旅程. 無論如何, 自己還要注意一下喝茶後的身體反應.
我喝茶感覺不舒服時, 其實只要一杯, 就會產生三種不同的單一反應, 胃脹氣, 心悸, 頭痛. 這茶便不適合我. 更敏感體質的人, 皮膚會局部發紅, 或發癢.
我愛茶, 什麼茶都喝. 一旦要選擇茶品條件時, 和任何食品一樣, 還是少一點化學原料到身體裏, 健康會多一點保障. 也期許大家一起, 多這麼一點要求, 便是間接的保育生態, 維護地球健康哦.
額外簡單一提, 純屬個人健康. 保存不好, 茶葉變質的, 有怪味的, 就不要再泡來喝了. 久放久泡久煮的茶也別喝了. 至於養身, 亦因人而異. 男女老少, 早午晚, 天氣冷熱, 身體虛寒燥熱, 病理, 飲食時間, ….調整喝茶的類別, 不發酵茶如綠茶, 部份發酵茶如烏龍茶, 全發酵茶如紅茶等, 分配得宜, 才有正向效果. 再用心吧.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
家庭團聚, 聊天看電視, 泡上一壼暖暖的紅茶, 清淨養身, 配什麼零食都搭味.
怕吵想靜靜, 找個角落獨品一杯紅茶, 可以自然安定的放鬆.
這能迎合每個人身心性情的溫和茶性, 適合選為健康實用的年節伴手禮.